為何熒光增白劑的用量過多,
織物白度反而下降?
熒光增白劑用量有無規范?
盡管各種增白劑的化學結構和功能不同,但對纖維和織物的增白原理都是相同的。其增白原理主要是因為增白劑的分子中含有共軛雙鍵系統,具有杰出的平面性,這種特別的分子構造在日光下能吸收日光中紫外線(波長為300-400nm)而發射藍紫色光(波長為420-500nm),藍紫色光與纖維或織物上的黃光混合而成為白光,從而使得纖維或是織物顯得潔白。熒光增白劑的增白作用僅僅是光學上的增亮補色,并不能代替化學漂白。從熒光增白劑的原理可知,增白劑的增白作用主要取決于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線的含量以及纖維或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當照射日光中紫外線的含量充足時,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在必定規模內變化時,其增白作用隨織物上增白劑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強。但當增白劑的濃度提高到某一恰當濃度時,其增白作用最佳,但取得最高的白度值,若增白劑的用量超越最佳濃度時,非但對織物的增白作用沒有提高,相反有所下降,此刻,增白劑的最佳濃度稱為增白劑的泛黃點。
各種熒光增白劑的泛黃點是不相同的,例如熒光增白劑DT(用于滌綸)其泛黃點為0.8%,即滌綸增白時,用DT增白劑用量超越0.8%時,其白度值隨濃度添加而下降。
那么,為何會產生增白作用不再隨織物上熒光增白劑濃度添加而增強?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織物上黃光的強度是有限的,因而抵消該黃光(主波長在570nm左右)所需求的由熒光增白劑吸收紫外光而發射出的黃光的補色光,---藍紫光也是有限的。
跟著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添加,其發射的藍紫光強度也添加,從而抵消織物上的黃光,使黃光強度逐漸削減,織物也隨之越來越白。
當織物上熒光增白劑的濃度添加到一恰當濃度(即增白劑的泛黃點)時,其發射出藍紫光的強度剛好與織物上的黃光強度持平,彼此剛好抵消,這時織物也最白。
當藍紫光強度大于抵消織物上黃光的強度時,增白劑所反射出的藍紫光體現得非常顯著,同時因增白劑的各種構成基團不同,所出現的不相同色彩(青光紫、紅光藍等)也較為顯著的體現出來。
為此,在選用增白劑時,除了思考其增白作用,還要經過小樣試驗,尋找不相同增白劑在織物上的泛黃點,以便合理運用,取得最佳增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