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媳好口碑,鄉(xiāng)鄰皆稱贊。近日,記者在江蘇鹽城市亭湖區(qū)南洋鎮(zhèn)興隆村采訪,提起好兒媳劉愛紅,鄉(xiāng)鄰們都交口稱贊她的孝順和賢惠:“大好人,特別孝順!”“不簡單,這么多年任勞任怨服侍公婆?!薄八庞懈獍。龅竭@么好的兒媳婦?!?/p>
一個普通農(nóng)家婦女,30多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服侍年邁患病的公婆,劉愛紅因此先后獲評“亭湖好人”“鹽城好人”“江蘇好人”等稱號。5月初,鹽城市亭湖區(qū)文明辦決定將其推薦參加“中國好人”評選。
不懼艱苦,柔弱女子撐起一個家
(資料圖片)
1986年,劉愛紅與興隆村村民袁志亞結(jié)為夫妻,婚后與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劉愛紅的公公袁東山是一名抗戰(zhàn)老兵,參加過大小十余場戰(zhàn)斗,幾次受傷。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袁東山的左大腿被子彈擊中,形成貫穿傷,就此落下了病根。婆婆張貴英身體一直不好,屬于智力二級傷殘,常年要人照料。而丈夫忙于種地、打工,常年在外奔波,一個大家庭的瑣碎事基本全落在劉愛紅一人身上。盡管家境不富裕,但是在劉愛紅和丈夫的辛勤勞作下,家庭關(guān)系融洽,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常言道,天有不測風(fēng)云。2014年,一場厄運從天而降。劉愛紅丈夫的大哥遭遇車禍,醫(yī)治無效不幸去世。本就身體不好的婆婆因傷心過度,病情加重,又因腦積水壓迫神經(jīng)導(dǎo)致偏癱,生活不能自理,也由此逐漸不認識人。公公年事已高,遭受突然的打擊,導(dǎo)致舊疾復(fù)發(fā),無法下地行走。那段時間,劉愛紅想方設(shè)法寬慰兩位老人,并挑起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dān)?!岸戏判?,從結(jié)婚那天起,我就把你們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看待。只要我不倒下,肯定把你們服侍好照顧好。”劉愛紅擲地有聲的承諾讓處于悲痛中的兩位老人感到一絲寬慰。
提到兒媳,九旬公公滿臉都是幸福
從此,為婆婆梳頭理發(fā)、洗衣洗澡、倒便盆就成了劉愛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幾次,婆婆病情危急,劉愛紅堅持不放棄,日夜守在老人床前,在她的耐心細致照料下,老人身體奇跡般地逐漸好轉(zhuǎn)。走進劉愛紅公公婆婆的房間,不管床鋪還是桌子,都收拾得干凈整潔,沒有任何異味。坐在輪椅上的婆婆,衣服得體整潔,頭發(fā)紋絲不亂。96歲的公公拄著拐杖坐在一旁,提到兒媳婦,臉上便露出贊許和幸福的神情。“這么多年,雖然很苦很累,但看到兩位老人在自己的照顧下能夠安享晚年,心中很欣慰?!眲奂t說。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劉愛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間自有真情在”。就這樣,劉愛紅多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jié)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公公婆婆,不論再忙再累,她總是準時準點給公公婆婆做飯,飯菜依著老人的口味,燒得軟爛可口?!盀榱硕浩牌砰_心,哄她吃多一點,我還自拍給婆婆喂飯場景的視頻,在手機上放給她看?!眲奂t一邊拿出手機,一邊笑著說。
孝順兒媳,30多年將公公婆婆當父母
因為病情的發(fā)展,婆婆現(xiàn)在連家里人都認不出來了,但劉愛紅總是一口一聲“媽”親熱地叫著老人。為了讓婆婆不孤獨寂寞,她總是抽時間陪在老人身邊,從不出遠門探親訪友,有空就陪老人拉家常,說說心里話,逗老人開心。
“30多年,我一直將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父母,照顧他們是我應(yīng)盡的義務(wù)。”劉愛紅深情地說。因為婆婆夜里3個小時就要小便一次,夜里不能熟睡便成了劉愛紅的常態(tài),但她毫無怨言。婆婆生褥瘡,她定時給婆婆上藥,不怕臟不嫌煩,沒過幾天褥瘡就好了。劉愛紅說:“自從婆婆偏癱后,公公身體也不太好了,我就很少外出,也很少回娘家了。每次回去探望父母,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從沒過夜的,為的就是夜間能夠及時照顧公公婆婆。”
“沒有劉愛紅,她的婆婆早不在世了?!薄笆前?,這個兒媳比閨女還貼心哩?!贝迕駛兊难哉Z對劉愛紅贊賞有加。但她總說:“這件事情放到誰身上都會一樣的。公公當年為了顧大家,上戰(zhàn)場作貢獻;我現(xiàn)在為小家,服侍老人作貢獻,這也是一個兒媳應(yīng)該做的事情”。
從青絲到白發(fā),面對行動不便的公公和偏癱的婆婆,劉愛紅堅持悉心照料、無微不至,用不離不棄譜寫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用善良賢淑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江蘇廣電鹽城中心站/欒坤恒 通訊員/陸丹丹 徐紅霞 編輯/陳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