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子虛烏有 成語解釋: 子虛:并非真實(shí);烏有:哪有。
(資料圖)
2、指假設(shè)的、不存在的、不真實(shí)的事情。
3、 成語出處: 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
4、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5、” “子虛烏有”是一條成語。
6、子虛和烏有是漢代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里虛構(gòu)的人物。
7、這篇文章里說,楚國的子虛在齊國烏有面前夸說楚國云夢地方的廣大和楚王狩獵時的盛況。
8、烏有很不服氣,也夸耀了齊國,說齊國各方面都勝過楚國。
9、兩個人爭論不休,誰都說服不了誰。
10、其實(shí),“子虛”是虛假不實(shí)的意思,“烏有”是幻想、不存在的意思。
11、這兩個人名都是借托的。
12、后來,人們就把虛假的、不真實(shí)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叫做“子虛烏有”。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