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話譯文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
2、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3、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村晚作者: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6、擴展資料這首詩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7、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8、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
9、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0、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凈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系,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11、在這樣寧靜優(yōu)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
12、他騎著牛兒,走向村莊,手中拿著支短笛,隨意吹著。
13、與上兩句的恬靜相比,這兩句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
14、牧童騎著牛,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騎,而是橫坐著;他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
15、于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tài),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16、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村晚村晚 [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17、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8、翻譯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19、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20、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
21、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22、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23、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24、后兩句最常被引用來歌詠鄉(xiāng)野黃昏晚景的可愛,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純樸無邪而快樂。
25、村晚 南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26、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27、翻譯: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
28、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29、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30、《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31、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32、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3、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
34、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35、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36、村晚作者: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37、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38、擴展資料這首詩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39、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40、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
41、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42、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凈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系,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43、在這樣寧靜優(yōu)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
44、他騎著牛兒,走向村莊,手中拿著支短笛,隨意吹著。
45、與上兩句的恬靜相比,這兩句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
46、牧童騎著牛,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騎,而是橫坐著;他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
47、于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tài),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