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出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原文: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xiāng)客人,每逢佳節(jié)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5、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6、擴展資料:此詩原注:“時年十七。
7、”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
8、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9、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10、詩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
11、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
12、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13、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14、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jù)說可以避災(zāi)。
15、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16、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xiāng),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jié)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17、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18、”意思是說,遠在故鄉(xiāng)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fā)現(xiàn)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nèi)。
19、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xiāng)的兄弟共度佳節(jié),反倒是兄弟們佳節(jié)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20、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21、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22、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