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紡織娘為植食性昆蟲,喜食南瓜、絲瓜的花瓣,由于它也吃桑葉、柿樹葉、核桃樹葉、楊樹葉等,但也吃其他昆蟲,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屬于害蟲之列。
【資料圖】
2、一種南美洲的螽斯科的紡織娘會從胸腺中釋放黃色的毒液,以此威脅敵人。
3、雄性用扁平的后翅摩擦能發(fā)出類似“軋織、軋織”的聲音,以此吸引異性。
4、在我國螽斯總科昆蟲的區(qū)系中,紡織娘科只有1屬2種:紡織娘和日本紡織娘這兩種都是著名的鳴蟲,且在我國南方各地廣有分布。
5、同時,亞洲許多其他國家亦有廣泛分布。
6、擴展資料紡織娘體形較大,體長約50 - 70毫米,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兩種,其體形很像一個側扁的豆莢。
7、頭較小,前胸背側片基部多為黑色,前翅發(fā)達,其寬度超過底部,翅長一般為腹部長度的2倍,常有縱列黑色源斑。
8、雌蟲產(chǎn)卵器弧形上彎,呈馬刀狀。
9、雄蟲的翅脈近于網(wǎng)狀,有2片透明的發(fā)聲器,其觸須細長如絲狀,黃褐色,可長達80毫米,后腿長而大,健壯有力,其彈跳力很強,可將身體彈起,向遠處跳躍。
10、紡織娘不喜歡強烈的光線,喜歡棲息在涼爽陰暗的環(huán)境中。
11、飼養(yǎng)紡織娘者懂得它有這種習性,所以江南一帶的飼養(yǎng)者常用麥稈編織的小籠子作為飼養(yǎng)容器,這種籠子有避光遮陰的性能。
12、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紡織娘。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