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自然課或科學課中,《食物的營養(yǎng)》都是常見的內(nèi)容,對于“淀粉遇碘酒”這一實驗現(xiàn)象的闡述,很多教學參考書認為:淀粉遇碘酒顯藍色。
2、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驗現(xiàn)象往往是藍紫色、藍黑色或黑色,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淀粉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與碘酒反應的本質(zhì)是生成了一種包合物,這種新的物質(zhì)改變了吸收光的性能而變了色。
4、天然的淀粉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
5、直鏈淀粉約占10%—30%,分子量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熱水(70℃—80℃)形成膠體溶液。
6、直鏈淀粉與碘酒作用顯藍色,但較短的直鏈則呈現(xiàn)紅色、棕色或黃色等不同的顏色。
7、支鏈淀粉約占70%—90%,分子量比直鏈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不溶于水,支鏈淀粉與碘酒作用顯紫色或紫紅色。
8、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顯什么顏色,取決于該淀粉中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的比例。
9、有的豆類幾乎全是直鏈淀粉,遇碘酒顯藍色;糯米中幾乎全是支鏈淀粉,遇碘酒顯紫色;玉米、馬鈴薯分別含有27%、20%的直鏈淀粉,所以馬鈴薯遇碘酒所顯的顏色比玉米遇碘酒所顯的顏色要略深。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