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龍勝各族自治縣,少數(shù)民族婦女大都有一手裁縫刺繡的絕活,紡棉、織布、蠟染、裁縫、刺繡……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紡織工業(yè)的興起,很多手工技藝逐漸沒落。從2019年開始,壯族姑娘劉思蔚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在她的帶動下,200多名少數(shù)民族的鄉(xiāng)村繡娘,每年制作上萬件手工布藝包包、帽子、圍巾、掛件等配飾,通過電商物流從桂林銷往全國,甚至東南亞及歐美國家。
▲劉思蔚在龍勝各族自治縣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里采風。 受訪者供圖
80后壯家姑娘的家庭作坊
80后的劉思蔚,是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zhèn)都坪村扳坪組的一名壯族姑娘,也是一名設計師。她的母親心靈手巧,能裁會繡,是縣里都有名的裁縫,靠一臺縫紉機撐起了一個家,劉思蔚的學費都是母親掙的。從10歲左右起,劉思蔚就給母親打下手,比如放學后去踩縫紉機,幫她敲褲腳邊和裙邊。有一次母親給一名孕婦做了10多條裙子,留下一些布料邊,劉思蔚便拿來做一些小東西、小掛件。母親發(fā)現(xiàn)她的天賦后,就把碎布料都留下來給她玩。
劉思蔚從小耳濡目染,加上在美術院校主修設計,她在服飾設計與制作方面的能力慢慢顯現(xiàn)出來。畢業(yè)后,劉思蔚開了一家服裝店,經常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小掛件、小布偶搭配服裝售賣。很快,她發(fā)現(xiàn)這些手工藝品獨具特色,比服裝還好賣。
▲劉思蔚、媽媽和外婆向大家展示特色產品。 受訪者供圖
在丈夫的支持下,劉思蔚注冊了淘寶店鋪,在老家和外婆、母親一起開了一家手工小作坊,通過電商銷售產品。
生產團隊小、產品制作周期長,這些都限制了劉思蔚的發(fā)揮。她有很多產品創(chuàng)意,但囿于產能和銷售限制,家庭作坊一直沒有太大起色。同時,看到當?shù)睾芏嗬C娘放棄了優(yōu)秀的手藝,劉思蔚很想幫助她們。
下一頁 |
第 [1][2][3] 頁 |